设为首页 在线会员:

新天涯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免费注册
查看: 49|回复: 0

[读一本好书] 《追风筝的人》那只风筝,藏着一生最该看见的答案

[复制链接]

  离线 

71

主题

6

回帖

44

积分

小学会员

Rank: 1

积分
44
发表于 2025-9-25 16:4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《追风筝的人》
【美国】卡勒德·胡塞尼   著

喀布尔的风裹着沙尘掠过巷弄时,总像在重复那句被风筝线勒进时光里的承诺 :
"为你,千千万万遍。"
哈桑赤足奔跑的身影早已被战火碾碎,可那只蓝风筝还在无数人心里飘着。
它掠过阿米尔笔尖的愧疚,掠过哈桑兔唇间的温柔,最终悬停在每个追问生命的人眼前:
我们穷其一生追逐的,不正是被看见的渴望,与看见的勇气吗?
卡勒德・胡赛尼笔下的风筝从来都不只是玩具。
它是面镜子,照见藏在人性褶皱里的光明与阴影;
它是条绳索,一头拴着无法回头的过去,一头系着救赎未来的可能。
人性的复杂从不是非黑即白,就像阿米尔的懦弱与救赎,哈桑的纯粹与牺牲,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:
可以犯错,但不能永远活在错误的阴影里。

总盯着别人的眼光
反而会困住自己


阿米尔的童年,始终笼罩在父亲失望的目光里。
他不擅长踢足球,看不得比武大赛的血腥,只能躲在角落读诗写故事。
而父亲总在夸赞仆人的儿子哈桑:"哈桑比你勇敢多了。"
父亲记得哈桑的生日,会请医生治好他的兔唇,却连阿米尔写的故事都懒得听完。
"我要爸爸全属我一人。"
阿米尔的嫉妒像藤蔓疯长。
他渴望父亲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,哪怕用笨拙的方式 —— 他戏弄哈桑,看着哈桑被阿塞夫欺辱却转身离开,甚至诬陷哈桑偷了手表,只为逼走这个 "分走父亲关注" 的男孩。
可他不知道,哈桑也在等他的回头。
哈桑会把阿米尔写的故事背下来,会在风筝比赛前说 "没有鬼怪,今天是个好日子",会为了守住阿米尔的风筝,任由阿塞夫的拳头落在背上。
这个捧着风筝说 "为你,千千万万遍" 的少年,不过是想让阿米尔多看他一眼。
我们何尝不是这样?
年轻时活在父母的期待里,结婚后活在伴侣的期待里,工作后活在领导的期待里……
以至于,到最后,我们都忘了自己想要什么。
总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,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,戴上面具配合表演,可最终留给自己的只有无尽的伤害和痛苦。
就像尼采说的:
“不能听命于自己者,就要受命于他人。”

活在别人的期待里的人,终将迷失自己。
过度渴求他人的目光,反而会在追逐中弄丢自己。
这或许也是《追风筝的人》想告诉我们的:
被看见固然重要,但如果这份渴望让我们扭曲了内心,伤害了他人,那便成了困住自己的枷锁。
唯有正视自己,忠于内心,才能不被定义,成为真实的自己。

拨开过去的迷雾
才能看清真实的自己


"美国是河流,奔腾前进,往事无人提起。"
逃离战乱的阿米尔以为,只要跑到大洋彼岸,就能埋葬喀布尔的罪恶。
可午夜梦回,哈桑追风筝的背影总会撞进脑海 —— 原来有些往事,不是被埋葬,而是在心底生根。
在美国的日子,他和父亲靠打零工过活,住狭小的公寓,忍受旁人的歧视。
艰难的生活迫使阿米尔快速成长,他这才意识到,只有自己才是那个要为自己一生而负责的人。

也是在这时,阿米尔第一次看清自己:
他不必活成父亲期待的 "勇敢者",他可以握着笔写自己的故事;
他不必用背叛换取关注,他可以坦诚面对当年的怯懦。
他坚持修英语专业,不顾父亲让他读医学院或法学院的期许,坚定自己的写作梦想,最终成为畅销书作家;
他在跳蚤市场遇见索拉雅,尽管父亲对索拉雅的过往有偏见,但他仍遵从内心的想法,请求爸爸帮他向索拉雅家求亲。
看着儿子终于成长为勇敢的人,爸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答应了他的请求。
十五年后,当父亲临终前说 "我为你骄傲" 时,阿米尔终于明白:
真正的强大,不是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,而是敢对自己说 "我接受你的不完美"。

德国作家赫尔曼・黑塞说:
“对每个人而言,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:找到自我。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,全心全意,永不停息。”
看见自己,是不再用他人的标准衡量人生,是敢在黑暗里承认 "我做错了",更敢在阳光下说 "我值得被爱"。
这世上最深刻的救赎,从来都是与自己和解。
就像书中阿米尔的蜕变,让我们明白无论是选择自己的职业,还是选择终身伴侣,当摆脱他人的期待,看清自己真实的想法后,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。

接纳不完美
才是真正的自我救赎


哈桑的墓碑上没有名字,却刻着比名字更重的东西 —— 他用一生诠释了 "看见" 的真谛。
他看见阿米尔的才华,所以会说 "你肯定会成为伟大的作家";
他看见阿米尔的胆怯,所以会在风筝比赛前握紧他的手;
他看见阿米尔的荣耀比自己的尊严更重要,所以宁愿被凌辱也要守住那只蓝风筝。
多年后,阿米尔接到管家拉辛汗打来的电话,要求他回到阿富汗,营救哈桑的独子索拉博。
这一次,阿米尔不再畏畏缩缩,而是选择为自己挺身而出,赶往战火纷飞的喀布尔。
可是,当他赶到阿富汗的时候,索拉博已经被人带走了,而那个人竟然是阿塞夫。
童年的噩梦再一次重现,可阿米尔并没有退缩。
他拼死抵抗,但他手无缚鸡之力,节节败退。
在痛苦中,阿米尔却高声大笑。
对哈桑的愧疚,混在鲜血中,一点一点流出。
那一刻,他释怀了,他的灵魂得到了洗涤和救赎。
在草地上,阿米尔举着风筝对索拉博说:"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?"
得到应允后,他奔跑着喊出那句迟到了二十多年的话:"为你,千千万万遍。"

作家李晓木说过:
“接纳自己,不仅仅是接纳表面的自己,更要接纳那个藏在角落里不肯抬头的自己。”
人生就是从一次次的试错中,找到正确的方向的。
真正的强大,不是不犯错,而是坦然接受错误,在反省中更好地前行。

最后的话

《追风筝的人》之所以能触动无数人,正是因为它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,找到了自己的影子,也懂得了无论过去多么沉重,都有机会乘着风筝的翅膀,飞向救赎的天空。

就像译者李继宏说的:
"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一个风筝,无论它意味着什么,让我们勇敢地追。"
那只风筝,是阿米尔的救赎,是哈桑的忠诚,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:
我们追的从来不是风筝本身,而是风筝背后那个渴望被看见的自己,和那个值得被我们看见的世界。
愿你我都能追得上那只风筝.
正视自己,摆脱他人的期待;
看清自己,找到人生的方向;
接纳自己,与一切握手言和,重获新生。




上一篇:《许三观卖血记》那11次卖血里,藏着成年人最痛的真相
下一篇:于朦胧事件结局会如何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新天涯论坛

GMT+8, 2025-10-28 21:00 , Processed in 0.056982 second(s), 4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12-2025 tianyag.cn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