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在线会员:

新天涯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免费注册
查看: 37|回复: 0

[读一本好书] 《窗边的小豆豆》被贴 “差生” 标签的孩子,藏着你没见...

[复制链接]

  离线 

71

主题

6

回帖

44

积分

小学会员

Rank: 1

积分
44
发表于 2025-10-9 13:4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孩子们的梦想,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 。
——【日本】黑柳彻子《窗边的小豆豆》

黑柳彻子在《窗边的小豆豆》里有这样一个细节。
被退学的小豆豆第一次见到小林校长时,絮絮叨叨说了四个小时的话,校长始终弯着腰认真听,最后只说了一句:“你真是个好孩子。”
这句简单的肯定,像一束光,照亮了小豆豆的整个童年。
后来,这个在学校里坐不住、爱捣乱的孩子,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主持人,还担任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。
看完小豆豆的故事才明白:教育的神奇之处就在于,它从不是给孩子贴标签的审判,而是为每个独特的灵魂,找到发光的方式。


所谓 “差生”
不过是拿错剧本的演员


小豆豆被退学的理由是:上课总把书桌盖掀得乒乓响,趁老师不注意就跑到窗边和小鸟聊天,看到窗外的宣传艺人就大声招呼,搅得全班不得安宁。
这个理由现在依然是某些老师把孩子定义为“捣乱”的理由。
但是老师眼里的 “捣乱”,在孩子的世界里却是纯粹的好奇:会翻盖的书桌太新奇,宣传艺人的表演藏着她对 “身怀绝技” 的向往。
就像有人说的,孩子的调皮里,藏着未被看见的热爱。
现实中,太多孩子被贴上 “差生” 的标签,却在另一片天地里闪闪发光。
《奇葩说》辩手詹青云曾是老师口中的 “笨猪”,考试总在班级末尾徘徊。
可她泡在书里的时间比谁都长,从古典诗词到哲学著作,书页里的世界成了她的铠甲。
后来,她带着一身书卷气走进哈佛大学,在辩论场上舌战群儒时,谁还会记得那个 “笨学生” 的标签?
作家张嘉佳初三时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,却从小学就抱着本子写小说,作文本上的红勾比谁都多。
多年后,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打动千万读者,那些细腻的文字里,藏着他从小就没被磨灭的表达欲。
教育家孙云晓说:
“所谓的‘差生’,都是冤假错案。”

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,有的春天开花,有的秋天结果,有的根本不是花,是要长到云端的树。
急着用 “成绩” 这把尺子去衡量,就像逼着松树开出牡丹的花。
不是种子不好,是我们看错了它的生长轨迹。


蹲下来
才能看见孩子的世界


巴学园的校门是两棵树,教室是废弃的电车,学生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课开始学,午餐要带 “山的味道” 和 “海的味道”。
这些看似 “奇怪” 的设定,藏着最珍贵的教育智慧:尊重孩子的天性。
小林校长从不用 “规矩” 框住孩子。
小豆豆为了找钱包,把下水道的污物翻得满地都是,他没责骂,只说 “弄完要记得放回去”;
学生们好奇电车怎么运进学校,想彻夜守在校园观察,他笑着答应 “没问题”。
他最常说的 “你真是个好孩子”,不是敷衍的夸奖,是穿透行为看本质的理解:他看到小豆豆翻下水道时的执着,看到孩子们熬夜观察时的好奇心,这些被传统教育忽略的 “小毛病”,在他眼里都是成长的养分。
可现实中,多少家长忙着给孩子报班、刷题,用 “为你好” 的名义,剪断孩子探索世界的触角。
孩子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,被呵斥 “浪费时间”;
孩子把玩具拆得七零八落,被指责 “不听话”;
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,被当作 “胡思乱想”。
陶行知先生说:
“你的教鞭下有瓦特,你的严厉里有牛顿,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。”

教育者最该做的,不是站在高处指挥,而是蹲下来,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。
当你理解孩子为什么对蚂蚁着迷,为什么想拆玩具,才能找到引导他们的钥匙。


教育不是灌满水
是点燃一把火


巴学园的学生里,高桥君因侏儒症自卑,小林校长就设计了适合小个子的运动会项目,让他一次次夺冠,后来他成了知名电气公司的职员;
阿泰偏科严重,却在巴学园尽情钻研热爱的科学,最终成了物理研究所副所长;
大荣君是 “植物迷”,即便家道中落,也没放弃对植物的热爱,后来成了东洋兰鉴定专家。
这些曾经被 “边缘化” 的孩子,都在巴学园找到了自己的轨道。
就像小林校长说的:“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有优良的品质,我们要做的,是发现它,让它发光。”
爱尔兰诗人叶芝说:
“教育孩子不是灌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”

真正的教育,从不是把孩子塞进统一的模具,而是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火种。
那火种可能是孩子对自然的好奇,是对文字的敏感,是动手时的专注,甚至是调皮捣蛋里藏着的创造力。
大人要做的,不是扑灭它,而是轻轻吹一口气,让它烧成燎原的火焰。

最后的话
小豆豆在书里写:“如果没进巴学园,我恐怕会被‘坏孩子’的标签困一辈子。”
这句话戳中了多少人的心事 ——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,被理解,被相信。
没有永远的 “差生”,只有没找到方法的教育者。
当我们收起批评的教鞭,放下挑剔的目光,用倾听代替说教,用引导代替控制,就会发现:每个孩子心里都藏着一束光。
给这束光一个出口,它会照亮孩子的路,也会温暖整个世界。




上一篇:秋雨,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…
下一篇:《呼兰河传》穷人跨越阶级鸿沟 必须要扒掉这 3 层皮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新天涯论坛

GMT+8, 2025-10-28 20:59 , Processed in 0.054128 second(s), 3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12-2025 tianyag.cn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