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在线人数:

新天涯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免费注册
查看: 36|回复: 5

因为生活值得

[复制链接]

  离线 

3

主题

5

回帖

5

积分

实习会员

积分
5
发表于 2025-5-3 13:3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坚持做一件事,真的好难,坚持做好一件事情,更难吧!   年前突发奇想,和老婆商量,要不坚持每天发个朋友圈日记,每天存60块钱,试试能坚持多久,能坚持一年的话,那也算是突破自我了,日记归我,钱归你。我知道每天写十篇日记,按照我的识字数量,也许我也成不了作家;每天牙缝里挤六十块钱,跑不过通货膨胀的,致富基本无望。   对于未来,我没法给出确切的答案,但我相信,学会了一种坚持,时间看得见,自会给出答案。   回首我虚度的三十多年光阴,没有什么是坚持后值得骄傲的事情。为了写作,立下决心,开了公众号,写了第一篇;为了音乐,学了个皮毛,废寝忘食两三年;为了学习外语,立下决心买了书,看了四五天;为了旅行,卖掉家当,跑了六千里……总是立下决心,大有赌徒断指的决心,又总是不断的找到些可笑借口,轻易的放弃。是缺乏毅力,还是没有热爱了,我也说不清。   我总是会羡慕那些自由职业者,那些作家、音乐家、摄影家、艺术家,而没有看到他们的热爱和日复一日的坚持。也会羡慕那些财务自由的老板、高高管、投资人,而没有看到他们在迷雾中的思考和在艰难困顿时的努力。   深谋远虑又浅尝辄止,志向远大又困于足下。   感谢那些默默关注我的朋友,是你们给了我的动力,也感谢那些嗤之以鼻的朋友,让我看到我的无知。




上一篇:了解过端午节吗
下一篇:经过十多天刻苦的用Flash刷AN课程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离线 

3

主题

5

回帖

5

积分

实习会员

积分
5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5-3 13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
今晚口渴,喝光了家里的开水,吃了两个橙子、一杯酸奶,还是口干舌燥,便想念起家乡的老井来了。
  老井对于各种旅游古镇包装发掘出来的古井,可能也并不太老,甚至还非常年轻,我叫它老井,是他庇佑着我们全家的一种饱含深情。
  老井离我家大约两百米,他在山沟低洼处,我住半山腰,每天我家升起炊烟时,他便含着日出的朝霞,满怀深情的与我的老宅对视着。
  从我记事起稍大一点,可能十岁左右吧,我便承担了挑水的任务。像迎娶一位漂亮的新娘,一路吹吹打打,将老井的水挑回家。量力而行,丰俭由人,家里的水桶和扁担,是我成长的见证者。他亲眼目睹了我从半桶到一桶的成长,也亲身参与了我在家门口滑倒的绝望。
  老井的眼睛清澈明亮,像一面镜子,少年的心事和不露声色的表情,他都知道。每当我低头提水时,我们便直直的对望,我知道,这一刻我没有隐藏。其实不只是老井,路旁的桑树、竹林都知道,看我那慌乱的脚步,将这甘泉沿途抛洒,我其实谁都瞒不了。
  老井的水,装在我家厨房的大石缸里。除非家里来客人,我们是不用烧开水的,拿上一个搪瓷缸,舀上半缸子,甘甜可口,方便快捷,适合忙于农事的快节奏和对抗烧柴火的不便。
  夏天,将丝瓜从藤上割回来之后,泡在石缸里,总能很长时间的不坏掉。熬的稀粥,装盆里,放在石缸里游几圈,冰镇饮料般的可口。
  都说我家的老井水好,四邻八舍的只要是看见到我家老井来取水,准是磨了豆腐或者做了冰粉,这些对水质的要求高,好的水质能保证质量更能提高产量,三斤的黄豆,张家媳妇做出一大锅的豆腐,李家的媳妇只做出来半锅,岂不遭婆婆的数落和邻居的笑话。
  我们住老家时,每年都会给老井清淤,土话叫淘井,将沉淀下来的淤泥杂物清理干净。每次清淤总能淘出一些鱼虾和泥鳅鳝鱼之类的,淘出来的鱼虾是不吃的,都放生了,我们也视他们为老井的守护神或者伙伴。来年,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后代,怀着寻求庇佑或感恩的心,重新住进了老井。我们并不想赶他们走,我们只是希望,这一口老井不应该是他们的一生。
  每年春节回家祭祖上坟,我都会经过我家的老井,总是会凑上去看上几眼,老井慢慢坍塌,和弃种的稻田几乎融为一体,四周全是衰败的杂草。无人淘的井,井水日渐的浑浊,我仿佛看到井眼里那个懵懂的少年,眼睛也不再清澈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离线 

3

主题

5

回帖

5

积分

实习会员

积分
5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5-3 13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
我想带你去北国
  一到冬天
  满山都是你爱的雪
  我们用秋天劈的木柴
  燃烧整个冬天

  我想带你去南海
  一年四季
  海边都有干净的沙滩
  我们提着小桶
  把整个海滩寻遍

  我想带你去山林
  每到夏天
  山里鸟叫虫鸣正盛
  屋檐挂着灯笼
  妆点每一个夜晚

  我想带你去草原
  一到秋天
  大地一片金黄
  我们骑着马
  把肥壮的牦牛往家赶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离线 

3

主题

5

回帖

5

积分

实习会员

积分
5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5-3 13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
山城的冬天,阴冷潮湿。舅舅打来电话说,外婆又要离家出走,躲避有人杀害她的臆想。我经常在想,拾掇七八十年前那个灰暗的年月,是什么样的创伤,让她一辈子无法安身,也无法原谅。
  外婆十六岁便嫁给外公,十七岁生育我的母亲开始,便一直响应国家的号召,不停地生产养育。四儿四女,是对那个时代最好的报答,也是对当时的爱情最好的回报。
  外公年轻时年富力壮,并且拼命工作,总能在做工的时候拿到比别人更多的报酬,要知道,如果不拼命,在那个时代,孩子会被饿死的,每一个孩子的命,都是父亲的命拼出来的。除了日常的农业生产,外公还学会了一项古老又神奇的本领,会算命,会法式。在我的童年记忆中,我陪他走乡穿街,听他的神话故事,陪他去乡邻驱鬼请神,伴随着我童年寡淡的岁月。
  外公一直在外做工挣钱,养育家庭的重担自然就落在外婆的身上。在物资匮乏,集体经济的年代,一个女人要照顾一家老小十来口人,还要维持亲戚姊妹的感情纽带,非一般人能做到的。这就造就了外婆非常强势的性格,以便家庭能有清晰的安排,也不至于被乡邻无赖欺负。
 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,总能通过各种想法让孩子能吃口新鲜的,脑子变着花样,将红薯切片煮汤,放点盐和香葱,总比一大锅白水煮红薯吃得来有滋味;也会将芋头蒸熟,然后捣碎,做成丸子,做成孩子喜爱的模样;也会发动大点的孩子,上山找野鸡蛋,回家偷偷摸摸的煎了,煮一大锅汤,要知道那个年代要是被谁知道偷吃了鸡蛋,指不定会带来什么灾难。我母亲还经常在念叨,是现在的东西变了还是人的胃口变了,都没有以前的香。
  虽然艰难,但总算一步一熬走过来了,慢慢的孩子也陆续成家或外出务工,一个个逐渐离开了家。
  我尚未体会到那种失落或复杂的心情,但只是知道每次逢年过节,外婆家都会隆重的操办,近亲以及孩子孙子辈的悉数到场,你无法拒绝的邀请。每次提前一天或两天,我父亲以及其他姑爷舅妈,便会在外婆家分工,操持着聚餐的细碎准备。外婆则一刻不会停,里里外外打下手,幸福的忙碌着。聚餐时她也很少及时上桌,不停的添菜加饭,大家吃得差不多了,她胡乱扒拉两口,又开始准备收拾残羹剩汤了。还没收拾妥当,又要开始送走需要早些离开的亲朋,不管烈日还是寒冬,她总是佝偻着背,慢慢的送到屋后山头的公路边。
  送客她总是慢慢的,总是返回去拿些送客的家什,我不理解为什么她走路这么慢还要出去送客,后来慢慢理解了,第一出于传统的礼节,她必须坚守,也根深蒂固。第二是她无法挽留,只能多待一段时间,无能为力时,她只能拖时间。我经常看见她目送客人到消失时,才慢慢转过头,低头急速往回走,边走边抹泪。
  后来外公也走了,安葬完外公时,一只小鸟停在墓碑上,不肯离去,大家都赶不走。外婆说:你先走吧,以后我来陪你。那只鸟一下飞的见不到影子了,我知道那肯定是外公的信使,那个年代的爱情,就是很简单,也很难,就是陪伴。
  办完外公的后事,儿女们也都陆续离开,继续各自的生活,不知道在那以后的年月,外婆一个人如何泪洒枕畔,独自经营着自己的风烛残年。儿女们都在镇上或城里置业了,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侵蚀了每一个向往城市生活的人。外婆则极不情愿和他们同住,生活习惯差异太大,生活环境差异太大,连家里的物什都变了模样。她宁愿守着那几间泥土房,任其在风雨中飘摇。一辈子的习惯,哪能说改就改的掉。
  起初身体还算不太差,她总是在合适的季节,播撒一些蔬菜种子,用抚育婴儿的双手,辛勤又细致的照料,待到成熟时,总是四处打电话,请求城里的儿女来收割健康的时蔬,其实大家都清楚,往返的车马费,足够买更多的蔬菜,或许大家心知肚明的不忍心,总是要回去拿一袋。
  慢慢的外婆的大脑开始不听使唤,总爱胡言乱语,这让轮流照顾她的舅舅们吃了不少苦。或许半夜离家出走,或许烈日下要外出干农活,或许大雨天要出门不知道干啥。总是把人的名字记混淆,总是把事情颠三倒四的与人倾诉,总是说有人要加害于她。慢慢的消磨大家的意志,慢慢的消耗着大家的耐心,慢慢的折磨着并不富强的子女,总有一天她也会随外公而去,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因她离去时悲伤,抑或悲伤的情绪中还有一丝因她解脱的喜悦,或是因为晚辈的解脱还存在着无法启齿的窃喜。
  她还在,在用她歪斜的身体和错乱的思维继续与梦魇抗争,用她孤独的思念与家长的责任继续作为一大家子的纽带,用她风烛残年的落魄晚景坚强的支撑着一生的尊严。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离线 

3

主题

5

回帖

5

积分

实习会员

积分
5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5-3 13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
林芝的桃花又开了,准备约朋友一起去林芝看桃花,谁知朋友说请我到龙泉上看桃花,包我星级农家乐两餐和茶钱。这一场关于旅行的聊天草草结束,和这位朋友绝了交。
  其实我是不喜欢赏花的,第一是目前还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阶段,消费还没升级到琴棋书画诗酒花的境界。其次是赏花多俗啊,赏花不是一日游老年团么,披着五彩的丝巾,在花丛中展示着身体的美丽和姐妹们的亲密。单纯的赏花,不是我的菜。
  看着一片片鹅黄的油菜花田时,我便想起了林芝和林芝的桃花。白的山,黑的牛,粉的花,绿的草,黄的庙,红的墙,五彩的经幡,七彩的彩虹……万物生灵都是画笔,在雪域高原上来来回回,此时,上天是位艺术家,对这里如此的偏爱。
  林芝的桃花是野的,因为桃树野的多。江南桃花更红更艳,像江南的女子,俏丽若三春之桃,清素若九秋之菊。林芝的桃花颜色更浅,偏白,更加素雅,是野过之后退出江湖的与世无争。林芝的老桃树是有故事的,光看他那佝偻着的身子,比起整齐的嫁接后的果园,有一种壮丽和沧桑感,像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故事,像每一棵树都是一尊佛,一个神。
  林芝的桃花是自由的,山腰山脚的花,各自有各自固执的步伐。开累了,便掉下。风来了,可以去私奔,可以去流浪。我无法想象在果园里的桃花,被禁锢在一根细微的枝丫上,闪光灯不停的闪烁,被人反复的测量,被农业科学家用一种延年益寿的药,来拖延他们的生命。花的世界里,也未必平等。各有各命,由不得你讲理。
  我想看看,他们是如何的勇敢,在青藏高原的深山中,如何捱过高原苦寒的冬天。我也想看看,他们是如何的无私,不怕风惦记他们的花,也不怕鸟垂涎于他们的果。
  他们不用等待春天,他们自己就是春天。他们也不用等赏花的人,漫天都是多情的眼睛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离线 

3

主题

5

回帖

5

积分

实习会员

积分
5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5-3 13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
夜里,春蚕正在啃食桑叶,窗外有点小风小雨,我俯在书桌上写字,一片的沙沙声,我正在写到: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……我不是念佛的人,但我认真的写下每一个字,每一笔下去,仿佛世界就平静了一点。

  突然发现好久没有去过石经寺了,腊月正月都已经过完,我还没来得及去燃一炷香,去回敬往年菩萨给苍生的福祉,去许下未来的愿。
  与石经寺的缘分,得从多年前在地产公司的工作说起,当时成都地产界,兴起了一股风潮,不知道是不是与成都某位知名董事长的结缘有关。确实,上天是神灵庇佑着成都地产的发展,从三四千一路顺利的爬升到三四万。
  喜欢石经寺,因为距离刚刚好。从成都出发,城市慢慢的淡出,穿过成简快速的隧道,每一个隧道,都是一段阶梯,一个放下。走到石经寺,身上浮躁的气息也随着山风吹走七七八八了。不像其他有的城市的寺庙,一扇朱红色的门,里外便是两个世界,让我等俗人,如何以一个灵魂,穿行在两个世界。
  喜欢石经寺,也喜欢那里的烟火。不像景区似的寺庙,全是五颜六色的游客,在没有红袖套的地方,到菩萨裙底偷偷拍照。也不像深山里人迹罕至的寺庙,总会担心有天上溜出来的小神,到人间作乱。
  喜欢他自东汉以来的一脉相承;喜欢他隆重的介绍我的偶像弘一法师;喜欢他在千手观音殿门转经筒的包容;喜欢他两元的门票、四元的自助斋饭、十二元的绿茶和两元的鱼食……
  我在佛前跪下,跪菩萨、跪慈悲、跪祖先、也跪自己。我把心里的让人流泪的事情一一摊开,我不敢抬头看菩萨的眼睛,我怕撞见观音的慈悲,撞见金刚的怒目。我只能摆在面前,像怀抱着一口钟或一只木鱼,等待着被反复的锤打。
  我曾在里面碰见一个年轻的和尚,他守在菩萨身边,安定而满足。我们四眼相对,互相微笑,互相点头,像是地下党对上了暗号,当时,我觉得我是有慧根的人,找到了组织和同志。等回家之后,我才惊觉起来,应该和师父好好的聊上一聊,甚至应该行行俗事,留个电话或者加个微信。第二天一早我便再次前往,但是我无法知道对方的姓名,也记不得对方的长相,只记得一张清瘦的脸上,刻着一个清浅的微笑。我想,那也许是我和他之间的缘分,只能是在千万人中,那一个点头,一个微笑吧。尽兴而归。
  石经寺我去过很多次,写经堂一直没有缘分进去过,除了有活动之外,好像一直都没有开放。我想如果有机会,让我去到那里抄写经书,只抄写我喜爱的那一部,反复的抄写,直到没有了纸,没有了笔,没有了字、没有了自己,将山风和明月誊在红墙上,只有我懂,佛懂。
  等春风开了城门,我再去还愿。一边还愿,一边许愿,这样,我们之间的缘分,才能穷岁累月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新天涯论坛

GMT+8, 2025-10-29 06:05 , Processed in 0.053184 second(s), 3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12-2025 tianyag.cn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